- 6 12 月, 2016
- Posted by: Editor
- Categories: 海外家庭的英伦路, 英国教育
作者:安光系
很不幸,刚入幼儿园不久,家里小儿就成了“坏小孩儿”。
2岁半的儿子在英国读幼儿园后,我已经数次去幼儿园签字。签字的原因也很简单:儿子又在别人家孩子身上留下了一道口子。
幼儿园负责儿子的那个年轻的女老师,估计刚刚从学校毕业,说话声音柔和,偶尔有些腼腆。她每次都是轻声细语,以恳请的方式,希望家长能跟学校一起配合,管好孩子。
我们也头痛。去年夏天,从国内休假回来,就发现孩子多了这个毛病。他动不动就抓人,抓的时候,常常出其不意,下手又快又准。有好几次,我带他参加社区里的聚会,他都把其他孩子脸上或脖子上抓得留了印儿。英国很多孩子皮肤比较白,被挠完之后留下来红红的血印,看着比较明显。
好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包容,认为这是正常现象。我们担心的家长吵闹之类的事,从来没有发生过。最严重的,就是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抱到一边,把孩子哄一哄,直到不哭为止。
平时参加社区里孩子们的聚会,我们都得小心地跟着儿子——不是怕他丢失,而是怕他挠人。守着他就是惟一的办法。他去哪儿,我们跟哪儿。我们随时都在看着他,防止他突然在别人脸上来那么一下子。
守着他也有好处。如果哪天他没有抓别人,社区里负责活动的老人们见了他都会竖起大拇指:Well done!(表现不错!)
儿子很享受来自别人的表扬。偶尔没有表扬的日子,他也会自我捧场。得意时,他就连蹦带跳,用含混不清的中英文混在一起:Good job!真棒!真棒!
进了幼儿园(Nursery),他就不再受我们的管护。就是有再多时间,我们也不可能跑到幼儿园里,天天守着他。
好在英国的幼儿园规模都不大。附近的几所学校,最大规模的一所也就是20多个人。儿子就读的这家,一共有10-12个学生(因为孩子每周来的时间不同。英国政府仅提供每周15小时的费用供孩子免费上学),老师却配了5-6个。平均每个老师,负责两个学生。但对孩子而言,又是两个老师具体对其负责。
规模不大的好处,就是能让老师有足够的精力,把他们盯紧。
儿子开始上学后,抓人的毛病还是存在。而幼儿园老师的做法是:如果他某天抓了其他小孩,等放学我们去接他时,老师就会拿个本子过来,里面写着,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,他们是怎么处理的,以及对家长的建议。家长看完后,需要在本子上签字。
幼儿园让我们签字的目的也很简单:一方面让我们知道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,另一方面就是要跟我们商量,如何处理孩子抓人的事儿。
连续签了几次字后,老师们就跟我们商量,可否每两天给儿子剪一次指甲。这样,即使是再发生孩子挠人的事,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小。至少,对方孩子的脖子上,不会留下明显的伤痕。
负责孩子教育的老师会根据家长的需要,每月提供2至4次的一对一家长见面会,每次10-15分钟。在最近的一次家长见面会上,老师给我分析说,根据她的观察,孩子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样跟其他人分享玩具,以及获取玩具的正确方式。这的确一语中的。在我们家里,也许是两个孩子年纪相差太大(12岁),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小的那一个娇宠些。这体现在很多方面:只要他想要的玩具,他就能立即得到。如果得不到,他就会耍赖,这招很管用,玩具最后还是会到他的手里。
有了针对性,就好办得多。指甲是肯定要剪,我们脑子里也多了一份意识:会努力教给他获得东西的正确方式。
据说,每次孩子抓人后,老师会把他单独放在一边,冷落一下。这至少给他传递了一种信息: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不对的。并且,这种行为是让老师不高兴的。
最近没有签字,就是在进步。我们很欣慰。
就幼儿园来讲,归纳起来,英国老师对孩子的处罚方式是先把孩子放在一边,冷落他一段时间。再想具体措施,比如剪短指甲,防止他继续伤害别的小朋友;并且找出原因,告知家长,请家长一起配合,帮助孩子改正这种不良习惯。
同样是惩罚,在英国的中小学生那里又是怎样的呢?正在英国读中学的女儿给我大致描述了她读书时的情形。
她的学校,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讲话、吃东西或跟老师顶嘴,这个时候老师会先给学生来一次口头警告:不要做了。如果学生还一意孤行,老师就会把学生名字写在学校走廊里的牌子上。
如果还没有效果呢?那么老师就会把这次事件输入电脑,记入学生档案,在学生的“行为表现”(Behave Incidents)里面写上一笔,这将进入对方的成绩单,对学生未来会有影响。要知道,英国的大学录取,除了考试成绩,平时孩子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参考。
除了上述情况,老师也偶尔会采取“株连制”:如果有学生不听话或违犯纪律,全班学生都会在下课、放学或午餐时,被统一留下来,呆上5至30分钟。全班都会因此埋怨这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。
授课老师手里有一张纸,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(Classwork)或者家庭作业(Homework)的完成情况,按1-4的级别进行打分。如果评到3以下,班主任就会要求全班同学在中午或放学时留下来。女儿说她在八年级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。
我本人并不喜欢英国学校的这种做法。因为女儿已经多次跟我抱怨说,受此影响,她好几次去学校食堂晚了,甚至没有吃上饭。所以有时她下午三点一刻放学后,回到家就喊饿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所说的“听话”,仅仅是指学生遵守秩序,跟学生认不认同老师的观点无关。英国学校提倡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,鼓励学生去质疑一切。至少在我看来,这是整个英国教育的精髓。不盲从,不随便听信别人的话,包括老师在内。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,应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。
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。
女儿进中学时,每个人都曾签过合同状,里面一大堆的条律,包括不允许用口红等。这些条律,又细又多。除了每天整齐地穿校服入学,连头上的发箍和脚上袜子的颜色,都会有统一要求,学校每天早上都会有人在校门口检查。如果有违规,同样也会被老师警告。
我跟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聊起这些,朋友觉得简直不可思议。她在美国读书的女儿,太自由了,几乎是无拘无束。“换了在英国,她肯定会受不了。”朋友说。
同样是英语国家,不同的地方却有不同的规矩。我们也可以从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影视里,看出孩子们的区别:《哈利·波特》里的孩子,规规矩矩;《好运夏莉》(Good Luck Charlie)里的孩子们,似乎个个肆无忌惮,快乐无边。
这就是英美文化的不同。现在还很难说谁好谁坏。只能说,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,家长可以挑选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。
在英国,老师如果看到学生在教室里吃东西或嚼口香糖,也会对学生进行处罚。这样的学生,会被要求做一个小时左右的社区服务(Community Service),内容包括到学校周围捡垃圾或在学校食堂内部打扫卫生,如清理口香糖等。违规更严重的,会被清出课堂,被值班巡视老师带走。
如果还有更严重的呢?假如说,万一这个孩子坏透了呢?
女儿说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学校就会给表现差的这个学生,来一个Inclusion(包容)的记录。如果这个学生屡教不改,一学期达到三次的话,就会被送至其它专门学校,呆一年左右的时间。如果表现好的话,会再被送回来。
八年级时,女儿的班上就经常有老师给学生Inclusion(包容)记录。看来,每个学校都有不听话的孩子,无论是哪个国家。要知道,女儿就读的学校在当地的排名是优异(Outstanding),几乎是该镇最好的,但学校还是会遇到这样的学生。
对孩子的另一种积极应对方法,就是奖励。
不得不承认,女儿是爱听好话的。从在美国上小学开始,到如今在英国读中学,很多时候放学时,她都会跟我得意地讲起当天老师表扬她的故事。表扬的内容很多,比如,她完成了作业,或者是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。有时候甚至是演话剧时的台词:别人只有一句,她有两句。就是这样的小事情,她也会高兴半天。
不得不承认,从国内出来后,女儿的自信心的确增加了许多。有一次她很高兴地说出自己受到老师重视的感觉,她妈妈打击她,说她是盲目自信。她立即反驳:难道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吗?!
英美老师的表扬,倒让我想起上海的一位老大哥。他在和我分享他教育孩子的秘诀时,说过一句话:拼命表扬。他用这种方法,把女儿送到了上海一所著名的大学。再后来,他女儿去了香港读书,之后又去了美国读博士,最终回到香港,成了一名大学老师。
如果你以中国家长的眼光,来看在英国读书的孩子们的数学成绩,你的心估计都会碎成几瓣。但是,这里的孩子们并不觉得他们有多差。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。他们野心勃勃,并坚信: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未来。
除了口头表扬,英国的学校也会像我们一样给孩子发奖状。我参加过几次这里学校每年都举行的表彰会。一个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坐在一起,观看颁奖仪式。表彰会非常隆重。我见过当地政府官员前来参加,也见过当地的足球明星来给学生颁奖。强化这种表彰会的仪式感和重要性,也是强化孩子的自信心和鼓励他们的重要手段。
如果学生平时表现得好,英国学校会使出另一个杀手锏,那就是表扬榜(Praise)。此外,老师还会给你积分(Credit),积累到一定的分数,学生就会得到对应的奖励:小的如铅笔,大的包括5镑钱的WHS商场购书券。如果表现更优秀的学生,可以得到一张游乐园的门票,有的甚至还可以多带一个朋友一起去玩儿。而当年女儿在美国读书时,只要你不缺课,一学年下来,就可以得到100美元的奖励,这笔钱可以在学校图书室买书。
女儿每年还会收到老师寄来的贺卡。如果老师认同她的学习成绩或努力程度,就会寄过来一张贺卡,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肯定:Well done!(干的不错!)这些短短的话,是那么的鼓舞人心。
受到鼓舞的不仅仅是女儿,还有当家长的我们。